讓孩子了解“家底”

本文Tag標簽:家底/寶寶??

 你的孩子了解家庭的經濟狀況嗎?相信在多數的中國家庭里,孩子對家庭的經濟狀況一無所知?!敖洕鷨栴}應該是大人操心的事,苦自己也不能苦孩子”,成了不少家長的“口頭禪”。不可否認,父母愛子心切,不愿讓孩子過早地了解生活的艱辛,甚至有些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,為了不讓孩子產生自卑感,還“打腫臉充胖子”,致使孩子對“家底”茫茫然,花錢隨心所欲,出現“窮漢養(yǎng)嬌娃”的可笑鏡頭:父母千方百計地節(jié)約用錢,而孩子卻像旁觀者一樣心安理得地大手花錢。 
 
  說實話,就一般家庭來說,承擔孩子正常的生活費用和學習費用,已經不是一件輕松的事,如果還要滿足孩子無節(jié)制的花費,家庭經濟往往會陷入困境。如果父母不讓孩子知道家庭經濟的狀況,孩子就不會產生危機感,也就不會體諒父母的難處。國外一本獲獎的兒童文學作品《雷夢拉與爸爸》,講述了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如何和父母一起渡過難關。書中,雷夢拉的爸爸失業(yè)了,全家本來就不寬裕的經濟狀況變得更加拮據了,媽媽為工作累得要命,爸爸為找工作心情不佳,家中的氣氛越來越緊張。雷夢拉知道這一情況后,決定和父母一同渡過難關。他使盡渾身解數,包括幻想當廣告明星去賺錢養(yǎng)家,幫助父母減輕家務負擔,不再向父母要求禮物,做個好孩子,不讓父母操心……

  當然,雷夢拉的努力,也許并沒有幫助家長解決實質上的困難,但從另一個角度卻可以看出,只要父母將家里的真實情況告訴孩子,孩子一般都會非常愿意與父母一起去戰(zhàn)勝困難。其實,孩子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員,也應該有和父母同甘共苦的義務。只有當孩子真實了解到家庭中的經濟狀況時,才會真正明白家里的錢并不是多得花不完,如果無節(jié)制地花費,就會導致家庭生活出現困境。如果你的家中能夠擁有這樣一個懂事的“小大人”,那無疑是一件幸事。所以,父母不妨大方地和孩子談談“家底”,讓孩子感受父母賺錢的辛苦,同時培養(yǎng)他的責任感、義務感和自我控制能力。

  在給孩子透露家庭經濟情況時,對于年幼的孩子,不要涉及到具體的數目。因為在年幼的孩子眼里,不論你說出怎樣的數字,對他來說都是一個天文數字,他難免會以為父母富得不得了。不如簡單地告訴他,父母掙的錢能夠養(yǎng)活他,但不夠他隨心所欲的花。對年齡大一點的孩子,除了讓他知道家庭收支情況,還可以給他講“收支平衡,略有節(jié)余”和“分清主次,急用先取”的家庭理財原則,讓孩子多一點“家庭經濟學”的知識。為了加強孩子對家庭開支的了解,還可以讓他當“家庭小會計”,由他記錄家庭收支情況,定期“結賬”,向大人匯報收支情況,提出消費項目。當孩子明白錢來的不容易,知道家庭經濟現狀后,就會懂得父母的辛苦,學會控制自己,養(yǎng)成節(jié)約的習慣。

  不必害怕花錢

  我們教育孩子節(jié)約用錢,決不是為了把孩子變成一個“害怕”花錢的人。但現實生活中,一些父母在“金錢”方面的教育,往往容易走入兩個誤區(qū):其一是對孩子在用錢方面過分放松、縱容,導致孩子大手大腳,花錢無節(jié)制;其二是過分地強調節(jié)約,讓孩子變得不舍得花錢,不會花錢,甚至害怕花錢。相比第一個問題,第二個問題往往更容易被忽視——因為在大多數人眼里,節(jié)約是一種美德,沒有什么不對。

  當然,節(jié)約本身沒有錯,但是過了度,節(jié)約就會變成吝嗇、小氣。吝嗇并不是理財的好態(tài)度,因為金錢并不能給吝嗇的人帶來快樂,相反,金錢越多,他就會變得越痛苦,因為吝嗇的人不懂得享受金錢,他們是金錢的俘虜——他們面對任何性質的金錢流失,都會感覺到一種生理性的痛苦,所以,他們往往害怕花錢。

 

還有疑問嗎?請留下您的問題,15分鐘內回答您!